輻照加工食品 優(yōu)于化學防腐
● 輻照是先進的食品保鮮技術,被五十多國廣泛用于食品加工
● 合格的輻照處理比使用化學防腐劑更少污染,營養(yǎng)價值更好
央視日前曝光輻照企業(yè)防腐加工的“潛規(guī)則”,指出有廠家為逐利對食品進行超標輻照以延長保質期,也有廠家不按規(guī)定標識輻照食品便上市銷售。種種違規(guī)現象引起人們關注。
數據顯示,我國包括果蔬、調料、包裝食品等在內的輻照食品每年產量30萬噸以上,占據全球產量近三分之一,覆蓋了人們日常食用的谷物、土豆、大蒜、蘑菇等幾百種食品。可以說,很多人或多或少都攝入過輻照食品,這與不少產品標識缺失,忽視了公眾知情權有關。
不過,一提到輻照,很多人易望文生義,甚至直接就聯(lián)想到核輻射,擔心受污染。那么,這種技術為何會被用到食品的加工上?輻照食品的安全性有無保障?長期食用會不會對人們的身體健康帶來影響?本報就此采訪了相關專家。
新聞回放:央視曝光輻照防腐潛規(guī)則
央視財經頻道《第一時間》近日關注輻照食品,指出我國包括果蔬、調料、包裝食品等在內的輻照食品每年產量30萬噸以上,占全球產量近1/3。由于輻照企業(yè)監(jiān)管存空白,有些企業(yè)只關心利益,在加工過程中存在違規(guī)操作現象。
報道指出,國內幾乎所有真空包裝的鳳爪產品都經過了輻照處理,但市面上不少泡椒鳳爪產品都無“輻照”標識。對于有“輻照”標識的產品,不少消費者反而“心驚驚”,甚至表示不考慮食用。對此,上海食品研究所技術總監(jiān)馬志英指出,其實國家規(guī)定在所有的輻照食品在其最小包裝計量單位上都必須有輻照標識,這是對消費者知情權的保護。不少廠家透露,不愿意明確標明正是怕引發(fā)消費者的誤會、影響銷售。
此外,報道還曝光了某些企業(yè)超標輻照和對過期食品進行輻照的“潛規(guī)則”,指出在實際生產中,如果客戶希望延長保質期,廠家為了牟利愿意突破輻照限制、反復多次輻照,甚至愿承接快過期的食品進行輻照加工。
專家說法:談“輻”色變因不了解 違規(guī)操作折射監(jiān)管空白
“央視曝光的內容反映出輻照食品的兩個問題,一是公眾對輻照技術、輻照食品的不了解、易誤讀;二是對輻照企業(yè)的監(jiān)管有空白。” 廣東藥學院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系主任王曉波教授指出,其實國內外對輻照技術的研究已經進行了幾十年,對其使用早有嚴格的法規(guī)標準,并從保護公眾知情權的角度,對這類食品的標識提出統(tǒng)一要求,但這方面的知識普及卻相對落后,不少人對“輻照”望文生義、談“輻”色變,誤以為這種加工技術跟核輻射污染有關。
“有些企業(yè)以此為借口,稱怕引起人們誤解所以不在食品上明確標識,其實這種躲躲閃閃的做法更易適得其反。”王曉波認為,在加強輻照技術科普的基礎上,通過多渠道讓消費者了解輻照食品安全性并保障其知情權,更有利于消除公眾疑慮,逐漸取得消費者的信任和接受。事實上,多數企業(yè)是能按規(guī)操作的,但從央視調查的情況來看確實存在監(jiān)管空白,造成實際執(zhí)行上“有法不依”的現象仍然存在。
“但公眾應分清楚,這不是技術本身的問題,不應因此否定輻照加工的作用。”王曉波呼吁,各相關管理層面應盡快完善輻照食品的管理和監(jiān)測體系。
輻照掃盲:輻照是先進保鮮技術 使用劑量有嚴格規(guī)定
據王曉波介紹,輻照是目前先進的食品保鮮技術,利用安全劑量的鈷60產生的γ射線或電子束照射食品,達到防腐、消毒、殺菌的目的。已經被包括英美和我國等全球五十多個國家廣泛用于各種食品加工中。我國對輻照技術的使用有嚴格的規(guī)定。輻照劑量的單位是戈瑞,1公斤被輻照物質吸收1焦耳的能量為1戈瑞,輻照常用的單位為千戈瑞。國家規(guī)定的輻照劑量范圍,按不同的加工目的而定,大致分為三種:
1.防腐:一般劑量小于5個千戈瑞,可起到消除有害微生物、防食品腐變、延長后熟期的作用;
2.消毒:劑量達到5~10個千戈瑞之間,食品中檢測不出特定的無芽孢致病菌,如對土豆等一些作物能起到抑制發(fā)芽、延長保質期等作用;
3.殺菌:劑量達到10~50個千戈瑞之間,可殺滅食品中的絕大多數微生物,保留活性酶,在無污染的環(huán)境下可有更長的保存期。
其實近些年來,輻照食品早就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很多人或多或少都吃過,只是不知道而已。
王曉波說,從1984年起,我國經衛(wèi)生部批準允許食用消費的輻照食品就有馬鈴薯、洋蔥、大蒜、花生、谷物、蘑菇、香腸等7種。發(fā)展到目前,國際食品法規(guī)委員會已批準輻照加工可用于7大類食品:谷類、豆類及其制品,干果果脯類、熟畜禽類,冷凍包裝禽、畜肉類,香辛料類,新鮮水果、蔬菜類及水產品類。我國已批準的輻照食品已覆蓋上述除水產品之外的另外6大類,基本覆蓋了人們日常食用的常見品種,共計有500多種已在全球各地上市,其中最常見的有谷土豆、大蒜、洋蔥、凍蝦和調味品等已實現大規(guī)模的商業(yè)化生產,并在多個國家間貿易流通。很多家庭或餐館都可能購買并食用過,但甚少人在烹飪食用前會留意有無“輻照”標識。
疑點剖析:輻照食品安全性如何?
王曉波說,目前公眾對輻照食品安全性的疑慮主要存在以下3個方面:
1.會不會存在輻射殘留?
王曉波分析稱,在規(guī)定的劑量范圍內安全操作,食品接觸的只是低劑量的輻照射線,沒有直接接觸放射性的粒子及殘留。其實,幾十年來,由世衛(wèi)組織、國際糧農組織和國際原子能機構等多個國際機構組織了大量的毒理性實驗,證明在合理的劑量范圍內使用是安全的,甚至比使用化學防腐劑來得更安全、更少污染。
2.營養(yǎng)價值是否有保障?
據王曉波介紹,在總劑量不超過10個千戈瑞的范圍內,受輻照的食品在毒理學、營養(yǎng)學及微生物學上都不存在問題。這一結論由聯(lián)合國原子能機構為中心的國際性研究組織于上世紀80年代提出后,掀起了世界各國對輻照食品的研究熱潮。不過,研究也發(fā)現,當輻照劑量超過10個千戈瑞,可使食品中的糖分會有所分解,維生素有所破壞,礦物質的功效也有所降低。但只要仍在規(guī)定的安全值內,這種影響遠小于食品蒸煮或煎炒加熱時引起的營養(yǎng)成分變化。
3.長期食用有無副作用?
長期食用輻照食品,會不會對身體產生不良影響?對此,王曉波坦承:雖然目前證明合格的輻照食品雖通過毒理性實驗是安全的,但這門新技術的使用至今也就20多年。在規(guī)范利用輻照對食品進行防腐、消毒、殺菌的過程中,會不會產生高耐輻射性的微生物種類?目前尚無這方面的科學評估,仍有待進一步的觀察和研究。
想了解更多關于輻照,輻照滅菌,輻照加工,輻照改性的相關信息,請持續(xù)關注無錫福騰輻照科技有限公司官網m.mingjieer.com.cn
文章信息部分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通知我們及時修改。